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 页机构概况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研究生教育科学传播合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科学新闻】宗宁:在“西部之光”中结缘青藏高原
    2017-05-10 | 编辑: | 【 】【打印】【关闭

        从到西藏做研究生开始,就与导师主持的“西部之光”结缘。可以说,如果没有“西部之光”,或许,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就从此与青藏高原无缘。

    困境与契机

        在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攻读硕士之前,从小生活在华北平原的宗宁,从来没想过此生能与青藏高原有什么联系。但从2009年第一次接触青藏高原,他便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蓝天白云。

        他告诉《科学新闻》记者,2014年是农历马年,他那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脚步丈量神山冈仁波齐,这个愿望也在导师的帮助下顺利实现。

       “我曾在博士论文致谢最后一句写到‘以此献给我热爱的高原,以及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不管未来身处何方,都会深深地把您仰望’。”宗宁说。

        在青藏高原开展了5年的工作,这期间经历了从硕士入学的一无所知到博士论文的完成,也走遍了除昌都地区以外的西藏其它地区。2015年夏天博士毕业后,他从一名研究生成长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但此时的他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还是有些许迷茫。

        而正是借着“西部之光”申请的契机,让这位年轻人开始真正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

        青藏高原通常被称为“世界屋脊”,主要是因其高、寒、旱的气候特征,对气候变化异常敏感,所以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宗宁的博士论文也是针对这方面开展的研究。

        但由于气候变化并叠加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青藏高寒草地呈现大面积退化状况。在藏北羌塘高原样带调查的过程就令他感触颇深,要么是很多地方植被稀疏,要么毒杂草滋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他与研究室负责人讨论,“西部之光”的研究方向可以着眼于退化草地的治理与恢复。

       “这不仅是我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还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牧民生计密切相关。”宗宁说,“这也是我们科研人员能够借助‘西部之光’为西藏所作出的一点贡献。”

    方向与平台

        当雄一直是宗宁的研究站点,地处念青唐古拉山南坡,海拔4333米,地形属于丘间盆地、地势平坦,植被类型属于草原化高山嵩草草甸,是青藏高原的典型植被类型之一。

    历史上,当雄不仅是守卫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北大门,还是重要的牧场,藏语里当雄就是“挑选出来的好地方”。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放牧强度大、草地缺乏科学管理等原因,当雄县域的草地呈现大面积严重退化状态。

        经过宗宁团队的前期调查发现,当雄地区草地的退化呈现两种类型,“数量型退化”和“质量型退化”。

       “数量型退化”是人们通常所讲的退化类型,由于过度放牧、鼠害加重等原因,植被物种多样性降低、盖度减少,导致地表裸露,产草量降低,载畜量下降,在干旱大风季节容易引起沙尘暴。

        而“质量型退化”主要是针对牲畜可食性而言,有些草地虽然植被覆盖度很高,但由于牲畜的选择性采食,使得可食性牧草比例很低,优势植物以宿根型杂草(如菊科植物木根香青等)为主。这种草地类型虽然产草量不低,但由于可食性牧草产量低,对于畜牧业而言并无多大用处。

       “由于退化类型不同,恢复改良可能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故我们的试验也针对不同退化类型展开。”他表示。

    2003年与当雄县农牧局草原站合作建立通量塔开始,当雄就成了宗宁和团队成员气候变化与草地恢复研究的重要站点。这里不仅有呈现退化演替系列的草地,还有垂直海拔样带(4300~5500米),所以“西部之光”的研究试验平台就设定在当雄草原站。

        而“西部之光”的培养也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资助机会。从2015年生长季开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协同支持下,他们又沿着退化演替系列建立了草地恢复改良的研究试验平台。

       “借助申请‘西部之光’的契机,我不仅找到了自己的未来研究方向,还设定了相关试验研究平台,也就是从这时起,我自己的科研生涯正式开始。”他说。

    合作与展望

        退化草地的恢复与治理也是当地政府部门极度关心的问题。当地政府也曾试图通过治理鼠害、围栏封育、草原喷灌等措施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改良,但收效有限。在试验平台建立过程中,宗宁和团队也咨询了当地草原管理部门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生产需求和目前面临的困境。

        通过试验平台的建设,他们也与当地取得了良好的联系,与当雄县农牧局建立了合作关系,“当地政府部门也寄希望于我们未来的研究能为当地草地恢复提供一些科学指导”。

    2015年夏天起,他又开始忙碌地穿梭于藏北羌塘高原东西样带。这里通常被称为“西藏以西的地方”或是“最西藏的地方”,条件艰苦。

       “走过藏北羌塘高原样带的科研工作者都知道,西藏不只有东部湿润的高寒草甸,还有西部广大的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这些草原类型的退化状况同样严重。”宗宁希望,他们在未来也能对这些草地类型的恢复改良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11月刊 人物侧记)

      建议您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屏幕设置为1024 * 768 为最佳效果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Copyright.20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京ICP备050028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