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 页机构概况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研究生教育科学传播合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中国科学报】“渤海粮仓”又丰收
    2016-03-31 | 编辑: | 【 】【打印】【关闭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甘晓    发布时间:2015-12-21 

      2015年各项技术推广应用1700余万亩,实现增粮30多亿斤,增收20多亿元 

      ■本报记者 甘晓 

      1210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年度总结会上,根据河北、山东、天津和辽宁示范区的统计,2015年各项技术推广应用1700余万亩,实现增粮30多亿斤,增收20多亿元。 

      一年来,科研人员通过改进多项农业新技术,降低了种植和盐碱地治理成本,并与多部门一起完成了联动机制,推进“渤海粮仓”又丰收。 

      降本增效见成效 

      12月初,在位于河北省南皮县“渤海粮仓”示范工程的一块示范田里,农民们正在利用坑塘、沟渠集蓄的水源进行冬灌,为冬小麦的越冬作好准备。这是科研人员根据多年积累的规律,总结提出了冬季储水灌溉、春季抗旱灌溉、夏季应急灌溉和节水灌溉的“适水灌溉制度”。 

      过去一年里,科研人员通过棉改粮模式结合、降低微生物有机肥改土成本等方式,成功将中轻度盐碱地改良成本降至平均每亩500元左右,推广后农民亩均纯收入可达750元左右。采用秸秆深埋隔盐、暗管排盐等技术,在滨海重度盐碱地改土成本降至亩均1200元以下,推广后农民的亩均纯收入可达600元左右。 

      据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小京介绍,过去,盐渍化区主要种植棉花等耐盐作物,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粮棉比较效益的提高,特别是小麦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以及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应用,棉田改粮田面积不断扩大。“一亩地能增收200~300元。”刘小京说。据遥感数据显示,河北省迄今已有260万亩棉田改为粮田。 

      在山东项目区,科研人员对ETS微生物肥料进行了菌种和材料生产工艺上的改进,有效降低了微生物有机肥改土成本。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站长欧阳竹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目前,用ETS肥料改造一亩盐碱化程度最重的土地,第一年投入约为500元,第二年以后每亩大约投入150元。 

      “微生物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使化肥利用量减少20%,相应地降低了成本。”欧阳竹表示。 

      治理技术跨越发展 

      在参与“粮仓”建设的科研人员们看来,“渤海粮仓”促进中低产田改良利用增粮增产,离不开治理技术的跨越发展。今年,科研人员从生物、土壤、耕作等多个领域开展了综合系统的技术研发,形成了适于推广的轻简化配套技术体系。 

      据刘小京介绍,南皮县作为“渤海粮仓”的发源地,实施了种子工程、水利工程、沃土工程和示范工程“四大工程”,推广了耐盐小麦、玉米品种、微咸水灌溉与农田多水源高效利用技术、地力提升技术等相关技术,示范区粮食单产提高10%以上。 

      例如,由中科院遗传所培育的“科育186”玉米新品种,具有耐盐、抗倒、产量高、脱水快、宜机收、适应性广的特点,今年在多个示范点产量排名第一。而基于多年咸淡水混灌、轮灌研究成果的“小麦玉米微咸水周年安全灌溉技术”则进一步节约了淡水,提高了作物产量。 

      山东项目区建立了“中轻度盐碱地带状旋耕结合微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施用的耕作技术”。欧阳竹介绍:“带状旋耕配合微生物有机肥进行旋耕、施肥、播种作业一次完成,带状旋耕能够形成播种沟,播种沟内盐分含量相对较低,水分条件较好,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改善。”使用旋耕技术后,小麦出苗早、齐、壮,证明这是一种更适合盐碱地小麦种植的耕作方式。 

      此外,“土壤墒情与盐分动态监测技术”也在推广,以期构建水盐动态监控系统,为农民的实际种植提供数据服务。 

      多部门联动机制完善 

      20145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调研“渤海粮仓”时对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调研中,汪洋强调希望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今年,“渤海粮仓”在技术推广路线图与工作机制上,形成了由中科院技术牵引与主导,科技部组织协调与支持,山东、河北、辽宁、天津“三省一市”配套的联动局面。 

      据记者了解,山东、河北两个主要试区都成立了以主管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工程领导小组,提供配套经费与政策支持,组织地方科技力量配合中科院开展协同攻关与成果推广。 

      目前,“渤海粮仓”项目已成为地方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2015年,“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旨在充分发挥“渤海粮仓”的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带动作用。 

      山东示范区则以企业带动、以市场机制运作,形成“农民受益、企业获利”的良好局面。“项目团队提供技术方案,良种和肥料企业提供优质、优惠价格的农资,农机合作社进行生产的全程服务。”欧阳竹表示。目前,这一新模式已在山东省滨州市逐渐构建和发挥作用。 

      在研究人员们看来,“渤海粮仓”的丰收,不仅在于粮食增产增效,更要为“十三五”期间推动四化同步、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示范。 

        

      《中国科学报》 (2015-12-21 4版 综合) 

      建议您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屏幕设置为1024 * 768 为最佳效果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Copyright.20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京ICP备050028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