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首 页机构概况机构设置研究队伍科研成果研究生教育科学传播合作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检查中科院集群项目实施情况
    2013-12-04 | 编辑: | 【 】【打印】【关闭

      

     

      现场调研

          1122,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山南地区贡嘎县岗堆镇吉纳村调研了自治区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实施的“中国科学院西藏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西藏农牧结合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项目(以下简称“西藏农牧民增收项目”)建设情况。调研组由西藏自治区人大农资委乔增楼副主任带队,随行人员有贡嘎县晋美副县长,以及山南地区农牧局、贡嘎县农牧局主要负责人,项目主持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余成群研究员和贡嘎县岗堆镇达尔杰镇长陪同调研,吉纳村项目成员、农牧民特派员、村委会成员、核心示范农户等也参加了调研活动。西藏电视台、西藏日报、拉萨电视台、贡嘎县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 

      西藏农牧民增收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西藏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总投资经费为2180万元,其中2013年度经费880万元。项目以“一江两河”地区和尼洋河流域典型的农业村(贡嘎县岗堆镇吉纳村)、半农半牧村(林周县卡孜乡白朗村)、城郊村(林芝县八一镇章麦村)为研究示范对象,综合资源组合、农牧生产结构、区位条件等因素,构建适宜示范农牧结合技术体系,并开展产业化示范,建立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树立西藏现代可持续畜牧业发展的典型样板,为农牧民增收提供新渠道。 

      此次调研的吉纳村是项目实施的重点区域。吉纳村位于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汇流处,耕地资源丰富,农牧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属于典型的农业村经济。吉纳村项目实施团队在深入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在项目组织实施、农牧结合技术体系构建以及产业化模式示范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吉纳村通过成立合作社,集中统一经营251户农户共353.45亩人工草地,建成集中养殖场一个,存栏改良奶牛20头,短期育肥出栏藏绵羊1200只。2013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72万余元。 

      项目组主要成员、吉纳试点区课题负责人孙维详细汇报了吉纳村工作概况、技术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农牧民参与机制及近期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乔增楼一行对中科院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吉纳村农牧结合促进农牧民增收工作提出了要求。乔增楼强调,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项目组所开展的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政策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合作社把老百姓重新联合起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符合市场发展需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培养一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推动畜牧业发展,为老百姓提供一条持续增收的道路。目前吉纳村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开展农牧结合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经济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希望科研人员再接再厉,继续深入凝练、总结农牧结合发展模式,要把这种好的模式向全区推广,让吉纳村的农牧结合走在全区前列。 

      建议您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屏幕设置为1024 * 768 为最佳效果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Copyright.20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京ICP备050028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