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立了“中美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联合中心”
2006年7月20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美国田纳西大学可持续与安全环境研究所(ISSE)及环境生物技术研究中心(CEB)、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UT-ORNL生物科学联合研究所(JIBS)共同签署了“中美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联合中心”框架协议。联合中心的目标是通过中美双方科学家的合作开展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多尺度综合研究、信息交流、学术研讨、青年学者互派、技术培训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研究的国际高层科学论坛和一个长期研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与环境变化的科学中心。目前双方已在人员交流、课题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运作。2007年9月8-12日,综合中心派代表10人组团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第一届“中美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中心”年会。2008年10月15-17日,由地理所主办的第二次“中美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中心”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为“生物质能源及其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来自美国田纳西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普渡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美国大使馆、美国环保署、中国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过程所和我所的学者与研究生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2011年5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绿色合作伙伴(EcoPartnership)签约仪式上,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美国国务院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联合秘书处评审并批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与美国普渡大学环境中心、田纳西大学-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生物科学联合研究所、田纳西大学可持续与安全环境研究所组成的“中美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中心”作为新的绿色合作伙伴正式加入中美绿色合作伙伴关系。绿色合作伙伴计划(EcoPartnership)是中美两国关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各地方和机构之间开展具体合作的平台,鼓励中美两国各级地方政府、企业、机构间自愿结成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开展有特色、创新型的节能环保具体项目及经验交流与能力建设合作。
有关绿色合作伙伴(EcoPartnership)的报道,请见附件及http://www.state.gov/r/pa/prs/ps/2011/05/163178.htm 。
(2)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与国际合作项目
近5年内,实验室人员主持和参与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分列如下:
1)主持国际重大科研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韩A3前瞻计划项目:“CarbonEastAsia:基于通量观测网络的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模型综合研究”(2007-2010),合作方为日本北海道大学和韩国延世大学,负责人:于贵瑞,经费200万元。
2)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开展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长期与美国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稳定同位素研究组保持合作关系,首次实现了大气水汽δD和δ18O的原位连续观测。研究结果已在Journal of Hydrology上发表;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在北京进行了大气水汽δD和δ18O的长期原位连续观测研究,研究结果已投稿到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2008年开展了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水汽δD和δ18O的原位连续观测研究,研究结果正在整理之中。
3)与国外8所大学合作开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
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等保持密切的合作,从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与适应的网络试验观测和机理研究、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变化地面网络与卫星遥感联合观测、多尺度生态数据-模型融合和跨尺度生态系统机理模拟、土地利用和全球气候变化驱动的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和关键过程变化、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相互作用和可持续发展评估等方面开展了“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研究,并成为中科院的创新团队。
(3)承办了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ILTER)2007年会
2007年8月20-23日,实验室在北京承办了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ILTER)2007年研讨会。本次会议以“长期生态学研究:迎接21世纪不同尺度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的挑战”为主题,从全球视野来探讨生态系统长期观测与研究问题,探讨国际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的进展与前沿。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代表参会。
(4)承办了5次其他国际会议
自2004年以来,实验室还举办了其他大型国际会议5次,包括东北亚生态与资源国际研讨会(2007),IL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orkshop on Ontology/EML Integration(2008),中日韩A3项目学术研讨会(2008),Global Carbon Project(GCP)区域高层研讨会(2004,2006)。
(5)参加国际会议及特邀报告情况
除了实验室举办的学术会议外,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还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如AsiaFlux年会、FLUXNET年会等。五年来,实验室人员参加国际会议超过200人次,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20人次。